教学计划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开课单位 |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 课程类型 | 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 | ||||||||
课程名称 |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 课程代码 | 0730082B | ||||||||
开课学期 | 6 | 学时/学分 | 24/1.5 | ||||||||
选课对象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 | ||||||||||
先修课程 | 《水泵与水泵站》,《工程水文学》,《水力学》 | ||||||||||
课程教材 | 徐得潜.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 ||||||||||
参考书目和资料 | 李广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严煦世、范瑾初. 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 ||||||||||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在理论方面要综合运用高等数学、水力学、工程力学、水文学等各种知识。在技术应用方面,与水泵与水泵站、工程技术经济等课程内容密切联系。所以学习本课程前需要学生具备以上各门课程的知识。内容包括水资源的形成,河流径流计算方法,地表水资源量评价,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估算;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原则与一般程序,地下水资源补给量和储存量计算,地下水资源允许开采量计算;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与评价,饮用水水源水质评价等;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分类及设计原则,固定式、活动式取水构筑物构造与设计;供水水源地的选择,管井构造,管井和井群的出水量计算,管井施工,其他取水构筑物构造与水量计算;现代节水理论、技术与措施以及与水资源保护有关的理论、技术方法与措施。 | |||||||||||
课程目标 | 对应的专业培养目标 | ||||||||||
(CO1) 了解全球和我国水资源现状 (CO2) 掌握水源工程设计的知识与方法 | (LO3) 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理论基础和前沿知识 | ||||||||||
(CO3) 初步具备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方法 | (LO5) 本专业所必需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等技能以及工程实践与管理能力 | ||||||||||
(CO4) 了解水资源保护、节水的基本知识 | (LO6) 本专业学科范围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动向 (LO7) 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 | ||||||||||
教学方式 | ¢ PM1.讲授法教学 | 18学时75 % | ¢ PM2.研讨式学习 | 2学时 8.3 % | |||||||
¢ PM3.案例教学 | 4学时 16.7 % | □PM4.网络教学 | 学时 % | ||||||||
□PM5.角色扮演教学 | 学时 % | □PM6.体验学习 | 学时 % | ||||||||
□PM7.服务学习 | 学时 % | □PM8.自主学习 | 2 学时 % | ||||||||
| | | | ||||||||
评估方式 | □EM1.课堂测试 | % | ¢ EM 2.期中考试 | 30% | ¢EM3.期末考试 | 40 % | |||||
□EM4.作业撰写 | % | □EM5.实验报告 | % | □EM6.期末报告 | % | ||||||
□EM7.课堂演讲 | % | ¢ EM8.论文撰述 | 20% | ¢ EM9.出勤率 | 10 % | ||||||
□EM10.口试 | % | □EM11.设计报告 | % | |
| ||||||
| | | | | | ||||||
|
|
|
|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教学要求:了解水资源的基本含义、类型与特性,水资源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内容。
教学重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内涵和该课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内涵。
第二章 水循环与水资源
教学要求:了解地球水量储存、循环与水量平衡;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与趋势;中国水资源概况、特征与利用状况。
教学重点:全球和中国水资源利用状况。
教学难点:中国水资源利用状况。
第三章 水资源评价
教学要求:了解和基本掌握水资源的构成、评价理论与评价指标体系,了解水质指标与水质分类,掌握评价标准体系与评价方法。
教学重点:地表水补给量和储存量的计算、允许开采量的评价模型,水质指标、评价标准体系、评价方法。。
教学难点:水资源量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第四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教学要求:理解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原则;掌握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内容,需水量和供水量的计算与预测,供需平衡系统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计算原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水资源系统的动态模拟分析方法、模拟模型的建立、检验和运行。
第五章 取水工程
教学要求:掌握水源及取水位置选择的原则与依据,地表水和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结构类型及构造特点、取水工程设计原理及原则。了解施工与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泥沙运动与河床演变模式;水源地的选择及其允许开采量的确定,取水位置的选择,取水构筑物分类、构造与设计。
教学难点:合理地选择取水构筑物、确定取水位置、设计水量与水质。
第六章 节水理论与技术
教学要求:理解节约用水理论、法律法规、节水指标体系、节水技术与措施;了解污水再生回用处理技术、经济分析与对策。
教学重点:工业和城镇生活和农业节水指标体系与措施、污水资源化技术。
教学难点:工业和城镇生活和农业节水指标体系与措施。
第七章 水资源保护
教学要求:了解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的物化与生物学作用、污染水体修复理论与工程技术措施、水质监测、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技术与工程措施。
教学重点:水资源污染的特征、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途径,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基本理论,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污染水源控制与修复的理论与技术。
教学难点: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基本理论,污染水源控制与修复的理论与工程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