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I

发布日间:2013-06-04   浏览次数:1773

开课单位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名称

水质工程学I

课程代码

0730092B

开课学期

6学期

学时/学分

40/2.5

选课对象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

水力学、物理化学、水泵与水泵站、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

课程教材

范瑾初,金兆丰.水质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参考书目和资料

李圭白,张杰. 水质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3 城市给水(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课程简介

《水质工程学I》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涵盖:水的循环、水处理方法概论、水源水质和水质标准,给水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发展状况,微污染水源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特种水源水处理方法,自来水厂设计与管理。培养学生具有设计、计算水质工程中的各构筑物、工艺系统的初步能力。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水工程设计、科研及运行管理工作等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应用基础。

课程目标

对应的专业培养目标

(CO1)掌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

(LO3) 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理论基础和前沿知识

(CO2)掌握给水处理工程设计的方法

(LO5) 本专业所必需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等技能以及工程实践与管理能力

(CO3)掌握给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

(LO6) 本专业学科范围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动向

(CO4)独立设计简单的自来水处理系统

(LO7) 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方式

¢ PM1.讲授法教学

32学时 80 %

¢ PM2.研讨式学习

4学时 10 %

¢ PM3.案例教学

4学时 10%

¢ PM4.网络教学

课外(2学时

PM5.角色扮演教学

PM6.体验学习

PM7.服务学习

¢ PM8.自主学习

课外(38学时)

评估方式

¢ EM1.课堂测试

10%

EM 2.期中考试

¢ EM3.期末考试

50 %

¢ EM4.作业撰写

15%

EM5.实验报告

EM6.期末报告

EM7.课堂演讲

¢ EM8.论文撰述

15%

¢ EM9.出勤率

10 %

EM10.口试

EM11.设计报告


课程教材

 

 

 

本书分为总论、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3篇,共25章,第1章为水的循环和水质工程学科的任务;第2章为水处理方法概论;第3章为水源水质和水质标准;第4章为混凝;第5章为沉淀、澄清和气浮;第6章为过滤;第7章为消毒;第8章为微污染水源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第9章为膜分离法;第10章为特种水源水处理方法;第11章为水的软化与除盐;第12章为水的冷却和循环冷却水处理;第13章为城市给水处理工艺系统和水厂设计;第14章为城市污水性质、污染指标与水质标准;第15章为水体污染与自净;第16章为物理处理;第17章为生物处理概论;第18章为活性污泥法;第19章为生物膜法;第20章为自然生物处理系统;第21章为厌氧生物处理;第22章为污水深度处理与利用;第23章为污泥的处理与处置;第24章为工业废水处理;第25章为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运行。本书注重工程实际的应用,可作为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用作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水的循环和水质工程学科的任务

教学要求:了解水的自然循环、水的社会循环、水的现状及危机;熟悉水质工程学科的任务。

教学重点:水的社会循环系统与途径。

教学难点:水质工程学科的任务。


第二章  水处理方法概论

教学要求:熟悉单元处理方法、常规的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掌握反应器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常规净水工艺,理想反应器的特征及原理。

教学难点:理想反应器的概念、类型和特征。


第三章  水源水质和水质标准

教学要求:了解水中杂质的种类与特征;熟悉我国主要水体的水质特征;掌握常见的水质标准种类及适用范围。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水系地表水体的水质特征,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建立与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不同类型水质标准的适用范围。


第四章  混凝

教学要求:了解混凝剂的溶解、计量与投加方式;熟悉胶体的结构及特征,熟悉常见的混凝设施;掌握混凝机理以及混凝效果影响因素、混凝剂种类及其选用原则、混凝动力学、混凝过程。

教学重点:混凝机理和混凝动力学;混凝剂的配制方法与投加方式,混合和絮凝设备的计算和设计。

教学难点:混凝机理。


第五章  沉淀、澄清和气浮

教学要求:了解水中悬浮杂质的特征,了解澄清池的种类与工作原理;熟悉颗粒在水中的沉淀过程及规律;掌握平流沉淀池及斜板沉淀池原理、特征及设计方法,掌握气浮原理。

教学重点:颗粒在水中的沉淀过程;平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构造及设计与计算。

斜管沉淀池的工作原理、构造及设计与计算。

教学难点:凝聚性颗粒的沉淀过程。


第六章  过滤

教学要求:了解过滤的一般概念和过滤理论;熟悉无阀滤池及其它形式滤池的设计方法;掌握快滤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滤料特点、快滤池运行的控、过滤水力学、滤层反冲洗水力学、滤池反冲洗系统。

教学重点:过滤水力学、滤料种类与截污特征,大阻力反冲洗系统的设计。

教学难点:普通快滤池的设计、运行管理方法。


第七章  消毒

教学要求:了解常见的消毒剂的种类;熟悉消毒剂的性质与投加位置;掌握氯化消毒原理与加氯方法、氯化消毒副产物形成规律与控制方法。

教学重点:氯消毒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折点加氯,不同水质条件下加氯量的计算方法。


第八章  微污染水源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

教学要求:了解微污染水体的水质特征;熟悉常见的预处理及深度处理方法;掌握活性炭吸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特征及设计要点,掌握针对微污染水体的常见组合净水工艺。

教学重点: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特点及设计要点。

教学难点:针对微污染水体的常见组合净水工艺的合理选择。


第九章  特种水源水处理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水中含铁、锰及高氟的危害;熟悉水的除氟的一般方法;掌握地下水除铁、除锰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地下水除铁、除锰的工艺原理;水的除氟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教学难点:除铁、除锰装置的设计。


第十章  城市给水处理工艺系统和水厂设计

教学要求:了解水厂生产过程检测和自动控制;熟悉水厂设计步骤、要求和设计原则;掌握水厂工艺流程和处理构筑物选择与设计方法,水厂平面和高程布置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地面水的常规处理工艺系统,受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系统,平面与高程布置与计算。

教学难点:各净水工艺段净水构筑物的合理选型与设计,不同处理工艺段构筑物的连接方式。